质量与可靠性领域国际知名学者Enrico Zio教授 来所交流访问并作学术讲座

2025-04-11 15:13 64

202541-3日,质量与可靠性领域国际知名学者 IEEE Fellow Enrico Zio教授受邀访问哈工大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围绕“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讲座:“Intelligent Maintenance(智能化运维)”、“Risk Assessment of Complex Technological Systems for (Risk-)Informing Decisions (复杂技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Deploy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机遇与挑战)”。讲座吸引了来自电气学院、能源学院、电信学院等相关学科的师生踊跃参与

1744355355886699.png    1744355355351821.png

1744355355709641.png    1744355355509605.png

在讲座中,Zio教授聚焦AI时代的智能化运维技术,深入探讨了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字模型,实现设备健康管理智能化转型的方法。同时,他对复杂技术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及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讲解,结合AI在智能制造、供应链优化、故障检测等场景的实际案例,阐释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提升工业系统自主决策能力的作用,为工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互动环节中,Zio教授与哈工大师生围绕人工智能、复杂系统风险评估和可靠性提升等热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其团队在核电和关键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及风险评估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1744355461702885.png    1744355461616693.png

除讲座外,Zio教授还与学院及研究所师生开展了多次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及合作研讨会议。双方就共建课程、联合实验室和举办国际会议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探讨,为深化国际合作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此次Zio教授的来访,为哈工大师生带来了国际前沿的学术成果,开拓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推动了学术思想的传播与创新,为哈工大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的国际合作发展、科研水平提升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1744355495304810.png 

研究所将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米兰理工大学、巴黎高科等国际顶尖学府的交流合作,围绕人工智能算法在失效物理建模及其在复杂工程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可靠性数据驱动的智能优化方法等前沿课题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共享科研资源、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等举措,助力提升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电器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竞争力。


1744355546664306.pngEnrico Zio教授作为质量与可靠性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是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风险分析与安全可靠性中心教授,法国巴黎科学与文学大学(PSL University/巴黎高科(Ecole de Mines)风险与危机研究中心教授1995年和1998分别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可靠性、可维护性、预测性、安全性、脆弱性、弹性和安全特性建模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贡献,整合了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全新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质量与可靠性理论及应用新格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意大利、法国、中国多个国家核电厂、能源、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00篇,发表在《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等可靠性领域顶级期刊,总引用次数50000余次,单篇引用次数最高达2000余次,主编或合作出版质量管理国际知名专著30余本,谷歌学术H指数为107,在世界科学家中排名前0.05%

 

1744355570996408.png哈工大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依托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与质量一致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部委机电组件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黑龙江省电器与电子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唯一面向航天电器的专业性研究所,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实验室认可(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完成或在研国家部委预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部委预研和质量工程等科研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0余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