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邓超然作有关《线圈结构对衰减系数影响及互相关系数在超声频谱法上的应用》学术报告

2022-05-12 15:06 403

一、报告人简介:

blob.png

        邓超然,电气学院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2020级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为翟国富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电磁超声频谱的无损评估


二、报告内容简介:

1.参会人员:李智超教授、李策、屈正扬、蒋川流、钱孜洋、赵超凡等。

2.会议的主要内容:

报告主要介绍了常见电磁超声体波线圈结构、线圈的摆放位置等因素对衰减系数测量的影响,指出对于衰减系数测量而言,保证每次测量的线圈结构及发射接收线圈的相对位置严格一致是每次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前提条件。

紧接着介绍了互相关系数这个方法应用在超声频谱特征识别上可行性。通过超外差扫频或者宽频带信号等方法获取试件的超声频谱后,虽然相比时域信号,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但是也存在难以进行特征识别的问题。难以通过算法进行直接识别。因此,提出一种通过互相关系数计算频谱平均偏差的方法,通过计算频谱中谐振峰与平均谐振峰的偏差情况,判断试件中是否存在微损伤。


三、讨论内容:

1.汇报结束后,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1) 超声频谱的获取

(2) 超声频谱是否可以通过插值的方式提高检测能力

2.针对上述讨论问题,提出的意见如下:

(1) 目前是通过宽频带信号或者超外差扫频的方式获得超声频谱,如果采用超外差方式,如何选择超外差扫频测量时积分窗的位置和大小,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

(2) 超声频谱这个方法可以提高检测能力,是不是可以用于评估时间内的夹杂和应力集中。


四、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

在写数据处理算法时,添加一些公式。


五、国内外相关技术前沿:

关于线圈组合形式对衰减系数测量的影响,由于这种衰减系数测量方式并不是主流,因此很少有相关研究;

对于超声频谱法检测领域,国内外重点是放在测厚以及评估脱粘等方面上,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徐先纯等人将超声频谱法应用多层粘接材料的深层界面脱粘上,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研究热点。